杏彩平台登录VC不爱投独角兽了的项目,越难拿到下一轮融资。对于该现象,我一位苏州投早期的投资人朋友做了一番远瞩的“废话”总结,“就现在看来,项目越年轻,更容易拿到投资。”
关于独角兽融资困难和生存艰难这件事,很多投资人分析是由于现在大环境不好,投资人也没那么多钱撑得起那么高的估值,上述投资人朋友却给出了不同意见,他认为真实原因更多出现在前几轮投资人哄抬估值上,“有几个独角兽线亿美金?”
外媒用“deep winter”来形容现在的独角兽,不仅是愿意投独角兽的投资人少了,更磨人的是,就算有意向投资独角兽,后者依然需要扛住越来越长的融资周期时间。
股权平台Carta就做过调研。对于那些在2023年第三季度筹集到C系列资金的初创公司来说,自上次筹集到B系列资金以来,平均时间为1090天,约为三年。
2023年的风险投资资金是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PitchBook上还显示,2023年第三季度的融资额为367亿美元,是美国和加拿大五年多来最低的季度融资总额。
1月份我的一个同事就写过一家融资到F轮的百亿独角兽InVision光荣倒闭;2023年底美国最大的互联网货运平台之一的Convoy关闭,后者估值280亿元,在CNBC发布的一份发给员工的备忘录中,Convo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n Lewis还是将公司倒闭归因为“我们同时面临货运市场的严重衰退和资本市场的收缩,这两件事同时发生,酿成了一场‘完美风暴’,摧毁了公司的发展,也摧毁了理论上存在的战略收购者。”
因为大环境不好,所以拿不到VC的钱,这成了独角兽生存艰难的统一理由。不过不论这个理由恰当与否,光从数据看,VC真的不爱投独角兽了。
这九家投资机构在2023年共投资了44家独角兽公司,占当年所有融资独角兽公司的13%。2022年,他们投资了213家公司,约占当年投资独角兽公司的28%。2021年,这一数字为471家公司,占这一资产类别的30%。
Crunchbase上的分析师推测,当融资变得越来越艰难,到了2024年独角兽的数量很大程度上依然会减少,要么直接倒闭,要么降低估值退出独角兽俱乐部。
现在的私募股权市场,不光是VC进入出清阶段,独角兽亦是,如果想获得VC的青睐,“独角兽”这个名头显然起不到太显著的作用了。
这笔交易始于2022年9月,当时Adobe给出了200亿美元高价——这个价格已经是Figma本身估值的2倍之多,根据外媒的报道,彼时Figma的估值可能低至约90亿美元,低于其上一轮融资的估值。在收到收购邀约前,Figma完成了6轮融资(已经融到D轮),累计3.334亿美金,背后站了Greylock Partners、红杉、A16Z等知名投资机构。
Figma 2018年B轮的天使投资者、Electric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Avichal Garg感慨:“这将使并购市场降温,不仅仅针对大型收购。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在监管机构不会批准的收购上耗费数年时间,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收购上。”
无疑,这项失败的交易将给未来的交易蒙上阴影,在已经低迷的风险投资退出市场中,这些交易有可能引起反竞争监管机构的审查。
在提到这笔收购案时,一家美元基金创始人并不乐观,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让VC/PE的退出渠道更加狭窄,从而对创业生态系统产生寒蝉效应,“创业公司成功退出的绝大多数(许多人估计约90%)都是并购交易。”
IPO前景不明,收购退出周期更长,这些都在恶化VC对后期项目(包括独角兽)的投资。“随着2022年以来退出市场的恶化,失去的回报对VC/PE是一种大的打击,本来像Figama被收购,VC完美退出可以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胜利。”
不过有意思的是,二级市场似乎也并不欢迎这笔收购。在Adobe宣布要高价收购Figma时,其股价直接暴跌17%;而宣布终止收购后,公司股价又开始回升,盘初曾涨了近2.4%。
总的来说,独角兽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还在于VC对退出难度的判断。现在独角兽,杏彩平台已经不能代表一家公司的优秀程度了。
PitchBook有一份报告显示,自2021年以来,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,没有筹集到新一轮资金,其中约94%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没有盈利能力。
Bloomberg2023年也做过一个调研:在128家独角兽里,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通过私人交易失去了独角兽地位。
在《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3》报告中,只有40%的受访独角兽企业表示在过去12个月中估值有所增长,部分企业面临估值下跌的压力。
文首提到的那位早期投资人提出应该追本溯源,“VC不爱投独角兽”本质上还是因为一家投资机构的尽调能力:正是因为独角兽背后的投资机构尽职调查不力,杏彩平台登录一味地跟风,才导致2020~2021年催生的独角兽到今天越来越难拿到钱,“否则怎么退出呢?”